宝墨斋的超漆烟,最明显的一个特征,就是香味与众不同,既没有檀香味,也没有葵子麝香味,连冰片味都没有,唯有伤筋膏药味,而且很浓烈。显然,这种味道含有麝香。由此可见,宝墨斋想尽力仿古,只是有些过,药材加太多了。 收到一枚一两墨,寥天一,特征一如既往。俺更喜欢老墨,对于新制墨只是仅限于研究,或有收获。 看看外观: [attach]10383[/attach][attach]10384[/attach] [attach]10385[/attach] [attach]10386[/attach][attach]10387[/attach][attach]10388[/attach] 墨体感觉很好,,,只是这个磨口很别致,未曾见过,,,会不会是墨皮?磨感很硬脆,与有年份的墨接近,有轻微的沙沙音: [attach]10389[/attach][attach]10390[/attach] 俺觉得,对待新制墨不能用对待老墨的态度。研究老墨主要是为了辨别真伪,因为好老墨的墨色是毋容置疑的;研究新墨,却是为了一探究竟,看其墨色是否有过人之处,是以“品”的心态去对待,一如品新茶。 俺磨过郁文的苏合和郁油,,,,也有这种硬脆的沙沙音,但是,香型完全不同。 目前看,似乎是超细,,,, ![]() 今天图不上了,,,明天继续,,, ![]() 是的。超细不能归于超漆烟之类,,,完全属于另类,,,, 看看有没有效果 [attach]10476[/attach] [attach]10478[/attach] 这个问题若要讨论可以无休止,,,,,现在俺们从表面看,就是超细的磨口,非超细磨口还未曾见到这样的,这与捣杵的方式无关,,,应该是由烟料决定的,,当然,俺磨墨太少,或许属于孤陋寡闻,,,, ![]() 超细曾风靡一时,最终结果究竟咋样,从94年算,到现在也仅20个年头,再过十年,就看出名堂了,,,,古人说,老墨三十。 ![]() 那么,此款墨是超细吗? ![]() 超细几无气孔,原因在于烟料同等匀称超细,无大小之分,即使不搅和直接做墨,估计也是平滑如镜,不过易裂而已。传统烟料如桐油烟,颗粒大小分布,有间隙,故杵打的越透,间隙被压缩的越紧密,即使上万次杵打,间隙依然有,只是无穷小,,,,气孔就免不了,,,肉眼看不见,用超距相机拍照就出来了,,, ![]() 这个聊起来就太感性了,,,超细墨有一特点,滑,不知你是否由此感觉?就是运笔时,有一种留不住墨的腻味,不像大好那样可以笔笔送到,,,,, ![]() 新墨家的创新精神可嘉,但创新伴随着风险。在俺看来,传统物件无需创新,仅需把古人那一套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行了,,,,若能完全按古人的工艺做,新墨也是极品墨。 ![]() 材质:宝墨斋超漆烟寥天一、日本金笺 工具:李福寿笔、加健大白云、洮砚 尺寸:直径33公分 年代:2014 [attach]10710[/attach] [attach]10712[/attach]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